被拆迁的省农科院、液压机械厂等片区的新旧照片,贾彬整理了五百多幅
本报4月14日讯(记者 姬仙果 通讯员 李艳原)太原南站的施工工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着,一年前这里还是太原市液压机械厂厂区及东宿舍院。今日上午,纷纷雨雪中,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贾彬,带着相机在液压机械厂西宿舍院记录南站变化,同时向居民搜集老照片。
该院小超市的窗台边,七八位居民围着23岁的贾彬,抢着把他们珍藏的老照片拿出来让他拍摄。“这是液压机械厂上世纪80年代的样子,那会儿正辉煌呢,厂里的这个俱乐部天天放电影!”“这是我被评为省劳模的照片。”……居民们拿着照片,纷纷回忆着曾经被评为花园式工厂,曾经连农科院的人也想找关系往进调的厂子。而如今,他们挥洒青春的地方,又成为气势恢弘的太原南站了。
过不了几年,南站建成,这里肯定大变样,我想把这些变化都拍下来作为留念,而且这还是我的毕业论文选题。”学习电脑艺术设计的贾彬笑着说,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这里有他很多的童年记忆。比如当年,他们一帮孩子在省农科院偷红薯,偷着钻进北营货场的篮球场、足球场玩,这些回忆他都想用一些东西留下来。
去年三四月份,太原南站建设工程开始拆迁时,爱好摄影的贾彬,一有空就扛起相机去拍摄,或是拍楼前院后,或是给搬家的居民留影作纪念,直到下半年,报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决定围绕南站,从不同的角度,记录这一空间不同时间跨度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发展,论文的题目就叫《变迁》。这一想法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随后,他开始背着相机在涉及拆迁的省农科院、液压机械厂宿舍、液压件厂等单位及居民区取景选材。得知他这一行动,四五位同学也跟来“参观”。
在贾彬的电脑上,《变迁》目录下的照片目前已有五百多幅。他说交毕业论文时,南站仍未竣工,但他的镜头会一直跟随这里的人、这里的工程。“将来,我想在社区办照片展,有可能还会做成册子。”听着贾彬的计划,居民们纷纷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