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CPI同比增长了2.7%,大大超过了1月份1.5%的增速,也高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45个百分点,这相当于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存款利息收入还难以弥补物价涨幅带来的实际花费的增加,手中的钱实际上是在贬值的。这种“负利率”时期的到来渐渐地改变着中国老百姓的传统理财方式——储蓄,老百姓也在思索着应当怎样打理自己的资金,存款应当从银行搬去哪儿?
根据展恒理财对市场行情的判定,今年是震荡市,这是完全不同于去年上半年的单边上涨行情。在单边上涨行情中,我们会建议投资者重配偏股型基金或持仓比例较高的指数型基金,分享大盘上涨带来的收益。然而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中,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也在逐步增加,“求稳”成为投资者普遍追逐的理财目标,因此,在今年的这种行情下,展恒理财认为投资者适当地配置一部分收益稳定的债券型基金应当是“避险求稳”的不二选择。
实际上,从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的表现来看,也确实证明了其震荡行情中收益稳定的特点。据展恒理财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止到3月18日,在大盘下跌7.05%的情况下,128支债券型开放式基金中有110支取得了正收益;265支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中,22支获得了正收益;54支指数型开放式基金中,仅有4支获得正收益。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债券型基金在震荡行情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避险特性,这主要是由债券型基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所谓债券型基金,就是专门以债券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根据投资股票比例的不同,债券型基金又可分为纯债券型基金与偏债劵型基金。纯债型基金由于不含股票仓位,风险在债券型基金中是最低的。偏债型基金除了不低于80%的债券投资比例之外,既可以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或参与股票增发,也可以同时在二级市场主动进行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但投资比例不超过20%因此,由于债券型基金主要的投资标的为债券,而债券的风险是低于股票的,所以,相比而言,债券型基金的风险是低于股票型基金的。
那么为什么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能表现出如此良好的收益水平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今年以来,各种消息的刺激使得A股市场震荡不定,通胀预期、加息预期、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政策都使得投资者在进军股票市场时难以把握方向,而股市的震荡导致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债券市场。展恒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今年以来上证企业债和国债指数分别上涨3.30%和1.32%,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却下跌9.16%。债券市场的良好表现以及股市的震荡,使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向债券市场,或将偏股型基金转换为债券型基金。
第二,在震荡行情中,机构出于避险的需要也会导致对债券型基金的追逐,从而致使债券型基金的需求量上升,在债券型基金的供给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债券型基金收益向好。由于年后国家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控制,银行的存款在不断增加,但是放贷量却受限制,致使多余的资金流入债券市场,使得债券市场资金充裕。然而,由于股市的震荡,为了分散风险,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在运用资金、构建投资组合时都不同比例地要配置债券或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成为稀缺产品,收益率自然会上升。
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表现如此优秀,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完全放心地将将存款全部“搬家”至债券型基金呢?
当然不是。
首先,债券型基金未来的走势如何,投资者是不知道的。虽然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加息预期已渐渐降温。但是据展恒观点,2月份的CPI数据中是忽略了猪肉的价格被低估的因素的。作为CPI数据的重要参考指标,猪肉的价格被低估导致CPI数据受到低估,如果考虑进去这一因素后,加息预期还是应该强烈地存在着的。如果真的加息,那么债券型基金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继续“飘红”,这个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因为我们都知道,利率上升,债券的价格会下跌,这是因为新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将会比现有的高,会吸引投资者购买新发行的债券,从而导致现有的债券价格下跌。而债券作为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标的,使得债券型基金的状况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其次,根据投资者个人的情况不同,其资金的配置方案也应该个性化。展恒理财在帮投资者做理财规划时首先都会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的测评,然后根据不同投资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投资指导。比如,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稳健型投资者,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中我们会建议其多配置一些债券型基金;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有较高收益预期的投资者可以在配置股票型基金的同时少量配置债券型基金,以起到分散风险,使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具体到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基金投资上,希望投资者可以多向理财顾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