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80块钱,老张开着小比亚迪将游客从九江城区带上庐山。“明年这个时候,我这车就上不去了。”他指了指盘山公路边上一片工地说,“那里在建乘客换乘中心呢。”
等那个工地完工,庐山的南北山门都会下迁到山脚,游客都得在山脚买票后,统一换乘或考斯特或金龙牌的“环保旅游车”上山。
开车为生的老张,家住庐山云雾深处的牯岭镇,在山上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对他来说,“明年这个时候”的最大变化,不在于将没有了拉客上山的营生,而在于将永久地离开在庐山上的“家”。
庐山当局近期宣布了一项将大幅改写历史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庐山上的居民,将被逐步迁离这个他们生活了100多年的名山小城,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
这一计划涉及牯岭镇几乎全部居民共1.2万多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像老张这样的庐山管理局职工及家属。
这是自英国传教士李德立1886年开发庐山以来最大的变迁。搬家似乎不可避免。老张正以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这一天。“外人以为我们住在庐山上,过着神仙似的生活,很少知道我们的苦恼。”老张说。
和所有住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山上的人们一样,老张至今没能像同一辈的其他国企职工那样,通过10年前的房改拥有自己的住宅,而只能交着象征性的房租,住在山上那些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别墅里。如今,搬下山,可能意味着那一直虚拟的个人房产权利得到变现。
“在九江市城区东南面的庐山新城,规划了4000套住房,这些房屋足够牯岭镇搬迁的居民所需。”庐山风景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崔小毅说。
庐山人大搬家,只是一个更大的资本经营计划的一小部分。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将此计划概括为“一下一上”——“下”就是下迁山上居民,“上”是庐山景区的整体上市。为了更成功的旅游开发和更顺畅的股市运营,居民下迁已箭在弦上。(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