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9日公布的第三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当季贷款需求指数66.7%,较上季微降0.2个百分点,但个人购房贷款需求止跌回升。
在当前流动性仍然充裕的背景下,有专家提醒,要防止流动性过度向市场流入,谨防增加楼市调控的压力。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虽然进入下半年,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节奏仍未放缓,信贷投放的超预期增长使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仍在延续。
由于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一部分增加的流动性正以银行存款增加的形式沉淀起来。8月份我国M2增速为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而M1增幅则呈逐月回落态势。海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的这种反向变动表明企业存款出现结构性变化,定期存款增速超过活期存款增速,实质上是企业预期变化的反映。由于内外经济放缓迹象愈加明显,企业预期总需求继续下降,决定放缓扩张进程,将部分资金定期化,等待经济景气回升。
另外,8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0.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存款增速快于贷款速度,也表明一部分信贷资金由于企业的生产需求下降而沉淀在存款部分。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由年初的过热逐渐回归正常,从过热行业撤出的资金也使得居民储蓄增加迅速。
但是我国CPI已连续两月超出3%的年初既定目标,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加的趋势下,居民更倾向于购买能够保值增值的投资类资产。央行的调查也显示,三季度有38.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较上季提高2.5个百分点。这也增加了通胀管理的压力,业界人士分析,一方面要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当前楼市处于传统销售旺季,要防止流动性从银行存款向楼市搬家,从而重新推高房价。
股市和楼市一直是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两大场所,但是股市近期表现低迷,这一最佳蓄水池近期可能对资金很难形成吸引力。9月13日至17日一周内,由于A股市场明显收低,沪指失守2600点大关,资金流出金额有放大的趋势。“全景数据决策终端”的监测数据显示,这一周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415.39亿元。
对比之下,随着刚性需求的释放,楼市成交量逐渐回暖,对资金的吸引力却在短期内不断增强。正如央行调查问卷结果所显示,尽管农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均有所下降,但是住房贷款需求却有增加趋势。
上半年,许多银行房贷业务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不管是房地产开发贷款还是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贷款中仍属于优质资产,在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社会总需求回落造成总体贷款需求下降的时候,银行体系充裕的信贷资金、流动性也有向房地产领域集中的冲动。
而当前随成交量水涨船高的房价以及观望型购房者的躁动不安,显示出楼市调控已处于关键时刻,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的预期有所改变,楼市又有虚火上升的迹象,同时投资性需求也有抬头的趋势。
差别化信贷政策是这轮楼市调控的核心措施之一,之所以目前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主要是因为第二套房贷收紧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的限制,不但调控措施给楼市主体施加了强烈的心理影响,而且投资者购房所依赖的信贷资金也被卡住了脖子。显然,如果过多的流动性重新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价势必又会出现报复性上涨,通胀压力也会继续加大。
从博弈的角度讲,开发商、二手房中介、投资者已经对房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但是购房者的心理防线却非常脆弱,能与这股力量抗衡的目前只有政府的调控态度和政策的执行力,如今“楼市新政”已实施5个月,许多调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已逐步被消化。
购房者目前的筹码是销售业绩不佳以及银行信贷收紧造成的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开发商主动降价,以价换量。如果部分流动性随成交量回暖而注入楼市,开发商在资金的支撑下势必又有了底气,已经出现的降价苗头可能就此而消失。
据了解,由于去年业绩很好,许多银行在制定今年的按揭贷款任务指标时基数较高,个别信贷员有打政策擦边球的动力,个别投资者也有运用消费贷款曲线入市的情况。因此,谨防充裕的流动性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对楼市调控意义重大。